方金波:紙墨香里品生活
摘要:他被調到駐馬店地委工作,開始筆耕不輟采寫基層故事——《高峽出平湖》《銅峰山下新農民》等新聞報道,《泌陽縣馬谷田公社棉花大面積高產豐產》等調查報告,先后在《河南日報》上發(fā)表。方金波在閱讀《天中晚報》。
記者 王永良
初冬的陽光灑進位于市區(qū)文祥路一干凈整潔的庭院。今年85歲的方金波手持修枝剪,小心翼翼地為院中的綠植修剪枝葉。庭院里草木蔥郁,室內更是收拾得一塵不染——茶幾上,當天的《天中晚報》《駐馬店日報》整齊擺放,一幅“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生活圖景,在細節(jié)中緩緩展開。
一路奮斗:從印刷廠學徒到地委干部
1940年4月,方金波出生于原南陽地區(qū)南陽縣(現(xiàn)南陽市宛城區(qū))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初中時,因家境貧寒,他不得不輟學謀生,進入泌陽縣一家印刷廠工作。“那時候就想著,要把工作干好。”憑借這份踏實與認真,方金波很快從學徒中脫穎而出,被提拔為干部,人生軌跡就此轉折。
此后,他的工作經歷始終與“奮斗”二字緊密相連:從泌陽團縣委到縣糧食局、再到公社任團委書記,每一個崗位上,他都以實干贏得認可。后來,他先后在確山縣工作隊、泌陽縣委辦公室工作,并于196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員那天,我就告訴自己,要一輩子為群眾辦實事。”方金波說。
1971年,泌陽縣劃歸駐馬店地區(qū)管轄,方金波也迎來了事業(yè)的新起點。他被調到駐馬店地委工作,開始筆耕不輟采寫基層故事——《高峽出平湖》《銅峰山下新農民》等新聞報道,《泌陽縣馬谷田公社棉花大面積高產豐產》等調查報告,先后在《河南日報》上發(fā)表。憑借突出的工作業(yè)績,他又逐步從地委辦公室秘書、科長,成長為地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直至2000年退休。
喜歡閱讀:退休25年堅持訂報
“工作之余,我總愛翻一翻《駐馬店日報》《人民日報》《河南日報》。”方金波回憶,正是這份工作中的“閱讀習慣”,2000年《天中晚報》創(chuàng)刊后,讓他在第一時間就自費訂閱了《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且一訂就是25年,從未間斷。

方金波在閱讀《天中晚報》。
如今,讀報已成為方金波每天的“必修課”。清晨整理完庭院,他便坐在茶幾前,戴上老花鏡,逐版翻閱當天的報紙:“日報上的時政新聞能讓我了解國家大事;晚報更貼近生活,不管是人文趣事、生活知識,還是健康養(yǎng)生內容,都特別對我的胃口。”遇到感興趣的段落,他會用鉛筆輕輕標注;看到實用的養(yǎng)生技巧,還會抄下來分享給老伴和鄰居。
在信息獲取渠道日益多元的今天,方金波依然偏愛報紙的“墨香”:“手機上的信息太多太雜,報紙拿在手里踏實,字里行間都有溫度。《天中晚報》辦得很有特色,新聞、文化、人文故事等涵蓋面廣,讀起來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親切。”
送上祝福:期待晚報越辦越好
談及對兩份報紙的期待,方金波語氣誠懇而真摯:“這么多年讀下來,我看著《駐馬店日報》和《天中晚報》越辦越成熟,內容越來越豐富。希望以后《天中晚報》能繼續(xù)保持這份‘接地氣’的風格,辦得更有特色,傳遞更多溫暖,讓更多讀者能從報紙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方金波在修剪枝葉。
陽光透過窗欞,落在方金波手中的報紙上,也映照著他眼中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字的珍視。對于這位老人而言,兩份報紙不僅是獲取信息的渠道,更是陪伴晚年歲月的“老伙計”,見證著時代變遷,也溫暖著平凡日常。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wǎng)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