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百歲|百歲守望:一場婆媳情深的生命接力
摘要:同行的王天定老師也止不住慨嘆:世間少見!俊秀蘭說,她經(jīng)常夢見婆婆,夢見她還在院子里曬太陽,還在絮絮叨叨地講那些講了一百遍的故事。宋三妮老人雖然走了,但她活在俊秀蘭的每一個眼神里,每一次回憶中,每一句“俺娘”的呼喚里。在這首史詩里,沒有婆媳,只有一對在命運長河里相依為命的母女。
《你也能活一百歲》出版之后,作者開啟了一場溫暖的贈書之旅。當百歲老人于紙頁間重逢自己的笑貌音容,當至親后代在字里行間重讀逝去長輩的生命印記——凝望與淚光,便成為跨越時空的無聲詩行。在這里,一百歲不再只是歲月的刻度,更是一部以親情寫就的世紀史詩。它讓生命可觸、可感、可傳承,也讓愛與希望,如涓涓細流,生生不息,永續(xù)流傳。 ——題記
許靜
9月23日那場小雨,把村里的土路泡得發(fā)亮,幾個鄰居坐在屋檐下打麻將,麻將牌磕碰的聲音混著雨聲,形成鄉(xiāng)村特有的音樂。我跟著河南日報的王天定老師走進這個院子,給這里的百歲老人宋三妮送書??⌒闾m正坐在堂屋的門檻上,手里摩挲著我們剛送來的《你也能活一百歲》這本書。雨水順著屋檐滴成珠簾,她望著書頁上婆婆宋三妮的照片,淚水止不住奪眶而出。她用手指輕輕描摹著婆婆的輪廓,喃喃道:“看到這張圖,感覺俺娘又活回來了。”
王天定 攝
書頁上的老人,就是八張村人口中的“老壽星”宋三妮。她在出山鎮(zhèn)生活了整整104年,最后那幾年,她與死神進行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zhàn)。而她的兒媳婦俊秀蘭,成為這場拉鋸戰(zhàn)里最堅韌的守護者。
故事要從2022年的那個黃昏說起。那年宋三妮101歲,身體一向硬朗的她突然倒下了。老人的舌頭變得僵硬,氣息微弱,幾乎摸不到脈搏。村里人都說,這是大限到了。親戚鄰居翻出早已備好的壽衣壽襪——在八張村,老人過了百歲,這些后事物件都會早早準備妥當。
村黨支部書記也趕來了,他壓低聲音對俊秀蘭說:“新政策要求,老人去世后要火化……”話沒說完,俊秀蘭就扭過頭去。她不敢相信婆婆就這樣走了。
“我抱著俺娘,她的身子還是溫的。”俊秀蘭后來回憶說,那天她把婆婆緊緊摟在懷里,像摟著一個易碎的瓷器。她一遍遍地呼喊:“娘啊娘,你就這樣不要我們了嗎?你這次真走了嗎?”
就在這時,奇跡發(fā)生了。老人緩緩睜開了眼睛,那雙看過清末、民國、新中國的眼睛里,依然有光。她看著淚流滿面的兒媳婦,嘴唇微微動了動,雖然發(fā)不出聲音,但那眼神分明在說:我還舍不得走呢。
這場“死而復生”之后,宋三妮又活了將近三年??⌒闾m把婆婆的床搬到自己屋里,夜里只要有一點動靜,她就會起身查看。老人的飲食變得極其精細,俊秀蘭總是先把食物嚼軟了再喂給婆婆——這個動作,像極了鳥兒喂食幼雛。
村里人都說,是俊秀蘭的孝心把婆婆從鬼門關(guān)拽了回來。同行的王天定老師也止不住慨嘆:世間少見!但俊秀蘭自己知道,真正讓婆婆舍不得走的,是那些瑣碎日常里積累起來的情分。
她記得婆婆還能說話的時候,總愛坐在院子里曬太陽,一邊縫補衣服一邊講從前的事。婆婆說民國年間逃荒的事,說如何用一把米熬一鍋粥讓全家活命;說新中國成立那年,村里如何敲鑼打鼓慶祝;說改革開放后,日子如何一天天好起來。這些故事,俊秀蘭聽了不下百遍,但每次都會搬個小凳子坐在婆婆身邊,像第一次聽那樣認真。
“人老了,就靠這些回憶活著。”俊秀蘭說。所以在婆婆臥床不能動的那段日子,她經(jīng)常趴在婆婆耳邊,把婆婆講過的故事再講回去。有時候講到逃荒的艱辛,婆婆的眼角會滲出淚水;講到后來的好日子,婆婆的嘴角會微微上揚。
2025年2月的那個下午,俊秀蘭像往常一樣給婆婆喂水。老人安詳?shù)靥稍趦合眿D懷里,像嬰兒般乖巧。喂著喂著,俊秀蘭感覺婆婆的身子越來越輕,呼吸漸漸平息。這一次,老人是真的走了,走得無比安詳,就像完成了一個重要的約定。
“現(xiàn)在還想她,也知道她不會再回來了。”俊秀蘭說這話時,眼睛里閃著盈盈的淚光。但她的嘴角是帶著笑的——婆婆終于不用再受病痛折磨了。
老人的兒子岳俊峰是個內(nèi)向木訥的人,他從里屋迎出來時,搓著粗糙的雙手,半天才說出一句:“俺媽走了,秀蘭到現(xiàn)在還沒緩過來勁兒。”這個不善言辭的農(nóng)村漢子,用最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妻子對婆婆的深情。
一般來講,婆媳關(guān)系通常微妙而復雜。但宋三妮和俊秀蘭卻相處得比親生母女還親。村里90歲的張奶奶拄著拐杖說:“我活這么大歲數(shù),見過的孝順媳婦多了,但沒見過這么孝順的。三嬸能活到104歲,全是秀蘭的功勞。”
俊秀蘭卻覺得,是婆婆教會了她如何做人。聽村里人講,婆婆30多歲就守了寡,那時候丈夫才6歲。她剛嫁過來時,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婆婆總是把稠的粥留給她和丈夫,自己喝稀的。后來條件好了,婆婆又幫她帶大了兩個孩子。“俺娘常說,一家人過日子,就是你疼我,我疼你。”
如今,每次路過婆婆住過的老屋,俊秀蘭都會下意識地放慢腳步。屋里的擺設還保持著老人生前的樣子,那把磨得發(fā)亮的藤椅還在窗前等著主人歸來。俊秀蘭說,她經(jīng)常夢見婆婆,夢見她還在院子里曬太陽,還在絮絮叨叨地講那些講了一百遍的故事。
“俺娘雖然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心里。”俊秀蘭不識字,說不出這樣文縐縐的話,但她用行動詮釋了這個道理——只要還記得,愛的人就永遠活著。
雨停了,我們要告辭了。俊秀蘭和丈夫與我們握手告別。這個用孝心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的農(nóng)村婦女,今年已經(jīng)70多歲了。我們衷心祝愿,善良、孝順的俊秀蘭也能活到100歲。
也許,真正的孝道就是這樣一場生命的接力。當你在另一個人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時,她的生命就會在你身上延續(xù)。宋三妮老人雖然走了,但她活在俊秀蘭的每一個眼神里,每一次回憶中,每一句“俺娘”的呼喚里。
這種生生不息的情感傳承,比任何驚天動地的壯舉都更加動人。它讓104歲的生命不再只是一個數(shù)字,而成為一首跨越世紀的親情史詩。在這首史詩里,沒有婆媳,只有一對在命運長河里相依為命的母女。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quán)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quán)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quán)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quán)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guān)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