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養(yǎng)羊人
記者 高琳琳
7月4日上午,記者在驛城區(qū)老河鄉(xiāng)老關莊村看到正在放羊的趙國喜。十多年前,趙國喜和父親先后得了重病,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近年來,他利用扶貧資金辦起了養(yǎng)雞場和養(yǎng)羊場,走上了致富的幸福路。
喝山泉水,吃野草蟲,睡森林里,產綠殼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大山深處,驛城區(qū)老河鄉(xiāng)貧困戶趙國喜在區(qū)、鄉(xiāng)、村幫扶智扶學到養(yǎng)雞技術,靠區(qū)位優(yōu)勢在深山里養(yǎng)生態(tài)雞和山羊,當年純收入4萬多元,摘掉了貧困戶帽子,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標兵。
42歲的趙國喜家中有5口人,因本人患有肝硬化,無法進行重體力勞動,父親趙金?;加袊乐匦呐K病,家庭經濟困難。2014年,趙國喜一家因病致貧,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年紀輕輕就需要國家?guī)头?,我臉上掛不住呀?rdquo;這是趙國喜成為貧困戶后常說的一句話。
為了能早日脫貧,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一門技術,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在了解到他迫切的脫貧愿望之后,多次與趙國喜及其家人溝通,積極邀請他參加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鼓勵他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有了目標,有了方向,趙國喜說干就干。2018年,他利用產業(yè)扶貧資金購買雞苗1300只、羔羊16只,開始了養(yǎng)殖之路。由于趙國喜對養(yǎng)殖知識和技術的欠缺,加上他身患疾病,使得他的脫貧致富之路走得比別人艱辛。為了保證雞苗的成活率和出欄率,農忙之余,趙國喜夫妻二人擠出時間認真學習飼養(yǎng)技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通過電話咨詢專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第一批成品山雞出欄,純收入近4萬元。羊的養(yǎng)殖規(guī)模也發(fā)展到50多只。2018年他如愿實現脫貧。
“黨和政府讓我對生活重燃希望,走上了致富路。以后我會把掌握的技術知識教給其他貧困戶,和他們共同致富奔小康!”趙國喜激動地說。
2019年趙國喜被駐馬店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脫貧致富標兵”稱號。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