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博物館集體玩抖音 國寶文物變戲精圈粉
摘要: 昨天,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柳明校區(qū)124名小學生走進北京市腐乳科普館,磨豆制漿、點漿壓榨、360度全息影像前看腐乳制作,了解老字號非遺文化。
昨天,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柳明校區(qū)124名小學生走進北京市腐乳科普館,磨豆制漿、點漿壓榨、360度全息影像前看腐乳制作,了解老字號非遺文化。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本報記者 劉冕
說唱俑、胡人唐三彩真的唱起歌,跳起舞了!哪里能看到?上抖音,找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日臨近, 國家博物館攜手六大博物館,玩起了抖音;大鐘寺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等市屬博物館則發(fā)出專屬自己的聲音……嚴肅的博物館玩起跨界,文物也變得可愛了。
國博抖音“圈粉”36萬
博物館日前夕,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和廣東省博物館7家大名鼎鼎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集體推出“博物館抖音創(chuàng)意視頻大賽”,希望通過短視頻的方法,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博物館文化開口發(fā)聲。
國博官方抖音賬號挺俏皮——“沒想到我會來吧”。國博抖音有3個標簽:年齡105歲,北京,巨蟹座。
截至昨日15時30分,國博抖音已經(jīng)吸引了36萬粉絲,兩條短視頻獲贊48.5萬個。
一段短視頻里,說唱俑、唐三彩的胡人雕塑等大秀舞技。“哇哇哇,我被圈粉了”“看了好多遍,太魔性了根本停不下來”“感覺文物可愛起來了”……文物的“舞姿”“歌喉”令粉絲大呼過癮。
七大博物館還將給觀眾們打了個樣,各館拿出1件“鎮(zhèn)館之寶”拍攝短視頻。國博的后母戊鼎、南京博物院的明代青花壽山福海紋香爐、湖南省博物館的西漢T形帛畫、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獸首瑪瑙杯、浙江省博物館的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山西博物院的西周鳥尊以及廣東省博物館的西周青銅盉七件國寶跨越時空同臺亮相,尚屬首次。
短視頻中的文物大秀舞技,“活”了起來。
市屬博物館打造“聲臨其境”
潺潺泉水聲,渾厚的鐘聲……市文物局將大鐘寺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大覺寺、正陽門等博物館里的經(jīng)典之聲匯編成一段50秒的音頻,作為博物館日的一份特殊禮物送給觀眾。
這些“博物館聲音”,都是由視障人士配音、剪輯并制作完成的。市文物局宣教中心負責人介紹,普通人可能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制作完成的音頻,盲人朋友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段音頻,帶觀眾感受視障人士的世界。清晨聽到鳥鳴、聽到晨鐘,在孩童們的讀書聲中,感受不一樣的博物館。”
今年,市文物局通過“聞·悟北京”的一系列活動,邀請部分視障人士走進石刻博物館和大鐘寺博物館等,觸摸歷史。“我們倡導更多博物館在社會公眾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為殘疾朋友提供便利,讓更多人可以有機會親近博物館,了解歷史,了解北京悠久的文化。”
文博人研究北京雨燕
正陽門和北京雨燕都是實打?qū)嵉?ldquo;老北京”——一位始建于1419年,被北京人昵稱為“前門樓子”;一位每年7月底至8月初,從北京飛越千萬里前往南非開普敦、博茨瓦納、納米比亞等地過冬,次年春分之后陸續(xù)返回北京繁衍生息,全年遷徙距離逾3萬公里。兩位“老北京”很熟,北京雨燕多筑巢在城樓、古塔、壇廟、宮殿和園林樓閣等高大的古建筑里,正陽門就是其中之一。
5月18日晚,正陽門管理處、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單位將聯(lián)合發(fā)起《關注北京雨燕、保護城市生態(tài)》倡議。文博人“跨界”,準備將野生候鳥的生態(tài)研究與古都北京的古建保護結合起來,進行古建保護與城市的生態(tài)研究。預計今年下半年,研究結果有望對外發(fā)布。
“雨燕計劃”——2018博物館公益行活動也將在正陽門下“中國公路零公里標識”處啟動。正陽門管理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推進辦公室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前往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職教中心,針對青少年展開系列精準文化扶貧活動。
記者手記
跨界雖好,但愿長久
劉冕
博物館“5·18”玩跨界,期待“5·19”也玩。
拍紀錄片、上春晚……最近1年,文物界最流行的就是跨界。原本在展廳中靜默的展品,說起段子,演起戲,聲情并茂,圈了大把粉絲。今年博物館日,在“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的主題下,北京的博物館們更是集體大開腦洞,超過100項各式各樣的活動輪番舉辦。
10年前,這難以想象。
當時,有些博物館人覺得關門做學問,才是正經(jīng)事兒,各種宣傳不過是“嘩眾取寵”。但其實,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經(jīng)歷都值得被敬仰、被傳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坦言:“我也在想,難道文物一定要擺在展柜里才叫展示嗎?其實更重要的是融入民眾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這位文博界“網(wǎng)紅”還給青少年們道歉:“過去確實誤解他們了,總以為他們喜歡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擁擁抱抱的東西,現(xiàn)在看來有文化底蘊的內(nèi)容是不分年齡段的。所以過去是我們博物館做的不夠。”
事實勝過一切。《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播放后,當年有超過1萬名大學畢業(yè)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一定程度上,對文物和文化的熱情,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期盼,博物館的跨界不要僅僅局限在“5·18”一天,未來的“5·19”“5·20”都需要博物館以各種形式走進大家的生活。
其實,每一件文物都與人有關,守護它的人,修復它的人,講述它的人,當然,還有觀賞它的人。
我們期待每一位市民都能成為一位“與文物有關的人”,讓文化有序傳承。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