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幫助留守兒童擺脫手機依賴
摘要:有的老人就將手機當作“電子保姆”給孫輩玩,缺乏對孫輩沉迷手機可能帶來的危害的認識。在家庭層面,家長要真正承擔起對孩子的監(jiān)管職責,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游戲沉迷等不當行為。
駐報集團評論員 吳燏函
日前,武漢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課題組在對外發(fā)布的報告中指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機看短視頻,三分之一用來玩手機游戲。
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現(xiàn)象愈發(fā)凸顯。一方面因為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在廣大農村上網越來越方便。以前在農村,安裝無線網絡的家庭并不多,孩子常常尋找有Wifi的地方,擠成一排“蹭網”玩手機。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無線網絡,留守兒童很難不觸網。另一方面,家庭管理缺位,導致留守兒童長時間使用手機。在農村,一些老人需要做農活兒或其他工作,很難全程看護孫輩。有的老人就將手機當作“電子保姆”給孫輩玩,缺乏對孫輩沉迷手機可能帶來的危害的認識。
大好青春年華沉迷手機,政府及社會各方亟須對這些鄉(xiāng)村“新問題少年”重視起來。在家庭層面,家長要真正承擔起對孩子的監(jiān)管職責,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游戲沉迷等不當行為。在學校層面,要重視“德育認同”和“教育引導”,將留守兒童置于關愛體系中心,切實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在社會層面,恢復傳統(tǒng)游戲的公共土壤,增加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的互動性、趣味性和真實性。
只要社會各界合力幫助留守兒童樹立積極健康的網絡觀,形成科學合理的綠色上網習慣,手機等移動終端就絕非“談之色變”的洪水猛獸。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