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 婚嫁習俗知多少
摘要:元朝的婚姻制度大體上與之前無異,但元朝統治者規(guī)定,男女之間的婚姻需要有婚書,相當于現在的結婚證。這個時期的婚姻特點是個性解放和婚戀自由?;橐霾恢皇莾x式和約定,更是責任與擔當。而在隆重的婚禮流水宴上,8大碗的登場使得婚禮進入高潮。
柳浩楠
十一國慶節(jié)快到了,許多年輕人選擇在國慶節(jié)結婚?;榧拮鳛橐簧械囊患笫拢瑯酥局粋€人進入建立家庭,發(fā)展家族的重要歷程?;橐龅慕⒁彩侨祟惥S持社會秩序、傳遞香火、延續(xù)文明的重要方式。從古至今,婚嫁的習俗、成婚的年齡、婚姻的規(guī)定、婚禮的方式各朝各代、各個地區(qū)并不相同。
原始社會時期,人與動物的婚姻形態(tài)相似,沒有倫理道德和規(guī)范的約束?!秴问洗呵?middot;恃君覽》說:“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白虎通義》亦記載:“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臥之法法,起之吁吁。”這正是古代學者對中國遠古人類社會婚姻生活的追憶性描述。
母系氏族社會以前,婚姻形式采取群婚制。群婚制的全稱叫血緣關系群婚制度。原始部落里,一群男女互為夫妻,即部落里同輩的男女,既可以稱為兄弟姐妹,又可以成為夫妻,沒有特定的婚姻對象。當母系氏族社會出現后,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意識到直系血緣近親內婚制對后代體質和智力的發(fā)育造成的嚴重危害,從而開始禁止內部通婚,婚姻逐漸由內婚制變成外婚制。
西周建立以后,“周禮”形成。通過歷朝歷代的發(fā)展與完善,最終形成了獨具華夏文明特色的“五禮”。所謂“五禮”即“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兇禮”。而“喜禮”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婚禮”。以兩性結合為特點的原始婚姻,歷經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的發(fā)展與積淀,終于在西周時期形成“喜禮”制度。人們覺醒于“禮儀”二字,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為婚姻的禮法,作為婚姻關系合法化的標志,從西周開始建立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婚姻處于社會變革期,婚姻的觀念和形式也不斷變化。戀愛自由是這一時期婚配觀念的顯著特點。《詩經》里便有許多自由戀愛的故事。如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這一時期的婚姻也充滿了政治性和程序化。春秋時期“同姓不婚”是最大的戒律。異性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家族、國家的政治利益,所以說,這種婚姻形式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行為。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需要大量人口,“同姓相婚”短暫出現。
秦漢時期,因為秦始皇崇尚法家學派,又認為法律與皇權的威嚴息息相關,所以制定了分類具體、形式多樣、條文繁密的一系列法規(guī)。秦朝規(guī)定,婚姻關系的締結與解除必須在官府登記,否則不受法律認可和保護?;橐鲂问椒矫娌恢v究門當戶對媒妁之言,夫妻相處上不會一方占據全部地位,婚姻關系比較平等。盡管漢代儒家把夫妻關系納入儒家統治思想的體系中,規(guī)定了女子對男子的絕對順從,但在生活實踐中,卻出現了許多夫妻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琴瑟相合的愛情故事。
到了唐朝,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達,婚姻制度出現了重大變革,男尊女卑的格局被打破,男方一紙休書就可以隨意拋棄妻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隨著唐朝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女性在婚姻內的地位明顯上升,開始出現男子懼內的現象。在唐朝,婚姻生活中不幸福的女性,有提出離婚的權利。唐朝社會對于再婚的態(tài)度也比較包容,女性再婚不必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就連皇室中再嫁的案例也不勝枚舉。但在封建社會制度下,普通唐朝女性走出婚姻,主動追尋幸福的案例雖有但不普遍。
宋朝社會重倫理,禁止?jié)h族和其他民族通婚,這也是宋朝民族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為了防止“尊卑混亂,人倫失序”,《宋刑統》嚴厲禁止異輩通婚。宋朝的婚姻制度雖也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增加了相親環(huán)節(jié)。據《夢粱錄》記載:“男家擇日備酒禮詣女家,或借園圃,或湖舫內,兩親相見,謂之相親”。宋朝法律規(guī)定“為婚之雙方不合意,便停止說親”。顯然,宋朝時期男女雙方的意見作為親事有效與否的重要考量,頗有點兒接近現代婚姻法的意思。宋朝末期,程朱理學的興起,導致婚姻不再自由,離婚和再嫁都會遭到社會的否定和指責。
元明清時期,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締結婚姻開始看中門第和貧富,宗族祠堂也成為維護婚姻的工具。元朝的婚姻制度大體上與之前無異,但元朝統治者規(guī)定,男女之間的婚姻需要有婚書,相當于現在的結婚證。與此同時,元朝出臺相應法規(guī),保證了結婚證在婚姻關系中的法律效應。明朝婚姻法律制度在婚姻結合方面要求“凡男女訂婚之初,若有殘疾、老幼、庶出、過房、乞養(yǎng)者,務要兩家明白通知,各從所愿,寫立婚書”。
明朝統治者為維護男尊女卑的主旨思想,還大力表彰寡婦守節(jié)行為。清朝,婚約被列入律法,沒有特殊情況,一旦婚約締結,夫妻雙方皆不可隨意違背承諾,否則要受到官府的問責。
婚姻觀念的變化在五四運動前后達到了高潮,20世紀20年代,隨著自由戀愛之風在青年知識分子中日益普及,自由戀愛觀盛行。自主結婚,男女平等,婦女意識覺醒,開始拒絕包辦婚姻,愛情買賣。這個時期的婚姻特點是個性解放和婚戀自由。
而到了現代,婚姻早已沒有固定的模式,年齡、身份、地域都不再是問題,閃婚、閃離和獨身主義也不再特殊。擇偶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男女雙方除了通過自己認識,介紹人或婚姻介紹所介紹等方式,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提高,通過收音機、電視節(jié)目、網絡媒體等渠道尋找戀愛對象的人也越來越多。無論以何種方式相識,建立一段穩(wěn)定的關系,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才是最終目的。婚姻不只是儀式和約定,更是責任與擔當。
不止各個時代,中華民族地大物博,在我國很多地區(qū),婚配嫁娶的習俗也都有著各自獨特而有趣的特點。
廣東的龍鳳圖騰式婚禮。在廣東人心目中,龍和風代表著吉祥、高貴和相輔相成的關系,龍鳳的結合被用作形容堅定的愛情。廣東傳統中式結婚禮儀上,雙方家長會各給新娘一對黃金打造的龍鳳鐲,龍鳳鐲有龍鳳呈祥,佳偶天成之意。龍鳳褂也是南粵女子出嫁的必備嫁衣,龍鳳褂一般上衣對襟立領,立體剪載,袖長略短。下裙筒裙,下擺有流蘇,服飾整體金銀繡龍鳳,百鳥、花草,龍鳳呈祥。龍鳳褂的類別不同,彰顯的身份地位也不同。刺繡密度越大,金色占比越高,等級就越高,也越貴重。
山西的獨特“開面”式婚禮。在山西人的婚禮中,新人的臉面格外重要。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前,由家中長輩為新郎刮臉??谥心畹剑?ldquo;一刮天庭飽滿,二刮地閣方圓,三刮子孫滿堂,四刮順順當當,五刮圓圓滿滿、身體健康”。而女方則是由兒女雙全的“全福人”來幫忙“開面”,她們幫新娘洗過臉和打粉以后,用紅色的細線絞去新娘臉上的汗毛,將眉毛修成柳葉眉。“開面”完成以后放鞭炮慶祝還要給幫忙“開面”的人答謝紅包。
無論“開面”還是刮臉,都寓意新人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人生新的開始。
海南黎族青年的婚戀別具特色。按照黎族習俗,姑娘長到16歲,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單獨住在離父母不遠的閨房內。住進閨房后姑娘便可以自由戀愛。等有了意中人,由對方的父母正式上門提親。提親時帶上姑娘愛穿的衣服和檳榔,檳榔是黎族人喜愛的食品,帶少了姑娘家會不滿意。黎族的婚宴,稱為“飲福酒”,全村寨的人都攜帶酒和米到新人家,體現團結互助的精神,他們圍著大酒罐用小竹管吸酒,邊吸酒邊唱“祝酒歌”。黎族婚禮十分熱鬧,有伴娘與伴郎對山歌,有新婚夫婦在歡樂聲中飲幸福酒,還有“逗娘”活動,全村人殺豬宰羊一起慶賀。在黎族傳統的婚禮中,對歌的場面是最多的。
西藏傳統式婚禮。藏族青年男女多為自由戀愛,父母親友一般不加干涉。男女大多通過歌會和茶會認識,以歌抒情,互訴衷腸。藏族青年結婚的前一天,男性必須到女性家送聘禮?;槎Y那天,新郎要帶著四男四女或六男六女去媒婆家迎接新娘。迎接新娘的人到達女性家門口時,向女性獻上哈達。哈達是藏族待客規(guī)格最高的禮儀,向客人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以白色為主,也有淺藍色和淡黃色。藍、黃、白、綠、紅五彩繽紛的哈達為最好。在藏式婚俗中,通常在婚禮第二日,新郎新娘和朋友們一起在篝火旁倒?jié)M青稞酒,載歌載舞,熱情助興。
云南白族婚俗中的流水宴是重量級的一環(huán)。在大理白族婚禮的美食中,除了能夠品嘗到甜,另一個代表性味道就是“辣”。在白語中,辣的發(fā)音類似“親”,在大理白族各個地方的婚俗中辣椒面都充當著重要角色。在新娘跨的火盆中新朋好友會在里面放滿辣椒面,嗆得在場朋友不斷流淚。有的地方新郎背新娘進家宅或者洞房時也會不斷往新娘身上撒辣椒面,象征紅紅火火、親親熱熱。而在隆重的婚禮流水宴上,8大碗的登場使得婚禮進入高潮。白族8大碗各地不相同,但辣口味的菜在8大碗中屬于主要菜品。除直接用辣椒面調味外,還有紅、綠辣椒等食材。
內蒙古蒙古族的婚俗是娶親當日,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彩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jié)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方家,繞蒙古包一周,并向女方家敬獻一只“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檠缟?,無羊不歡的內蒙古居民最喜歡用羊背子和全羊席招待賓客。羊背子也叫烏查,是非常傳統的禮節(jié)用品,把全羊卸成七大件,煮好后在大盤子中擺成羊的爬臥姿勢。全羊席也叫秀什或不禾勒,將整羊加工后擺在長方形的大木盤里,像一只臥著的活羊,肉味鮮美,香飄滿堂,濃郁撲鼻。不僅如此,大家還會用掰羊脖的方式來測試新郎的力氣大小。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