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不倒 火種綿延 ——大別山精神述評
摘要:在整個大別山革命歷史中,像程儒香這樣不怕犧牲的英烈并不是個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大別山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一代代大別山人艱苦奮斗、團結一心,為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不懈努力。
據(jù)新華社 巍巍大別山,綿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qū),橫亙于神州大地腹地。
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
英雄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孕育了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兩支參加長征的部隊源于此。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大別山于中國,是地理坐標,更是精神力量,鼓舞著一代代后來人接續(xù)奮進,成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邁向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
堅守信念,28年紅旗不倒
“只要我不死,就要鬧革命!”黃麻起義時擔任赤衛(wèi)隊隊長的程儒香犧牲前口含鮮血大聲疾呼。
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fā),打響了鄂豫皖地區(qū)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此后,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逐步形成。
1928年初,程儒香被捕。在滴水成冰的雪天里,敵人將他裸身露體釘在樹上,逼其交出共產黨員和赤衛(wèi)隊員名單。程儒香非但沒有屈服,還厲聲痛斥敵人,最終在受盡酷刑后壯烈犧牲。
在整個大別山革命歷史中,像程儒香這樣不怕犧牲的英烈并不是個例。在極其艱苦的斗爭形勢之下,面對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和威逼利誘,是什么令他們如此無畏?
“砍頭只當風吹帽,甘灑熱血繪錦繡”“共產黨為窮人翻身,是勞苦大眾的”“共產黨好,為革命流血值得”……先烈們犧牲前寫就的壯烈詩文、發(fā)出的聲聲吶喊道破答案,在大別山上空久久回蕩。
堅韌不拔的精神、矢志不渝的信仰,激勵著大別山區(qū)共產黨人奮勇向前,成為他們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最強大武器和力量。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永不熄滅。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27年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到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勝利,大別山區(qū)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chuàng)造了28年紅旗不倒和22年革命武裝斗爭不間斷的傳奇,近百萬人為此獻出寶貴生命。
“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決不讓大別山革命的紅旗在我們手中倒下!”自1928年開始長期堅持在大別山地區(qū)開展革命斗爭的“大別山的兒子”劉名榜,曾這樣鼓勵戰(zhàn)友。
勇當先鋒,胸懷全局肯擔當
在參加長征的四支紅軍部隊中,有一支雖不是最早出發(fā)卻最早到達,并實現(xiàn)了長征途中人數(shù)不減反增、成功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壯舉的隊伍。這就是重建于大別山地區(qū)的“北上先鋒”紅二十五軍。
“共產黨員跟我來!”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吳煥先帶領著這支隊伍沖鋒在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在戰(zhàn)略上牽制敵軍力量,有力配合了中央紅軍主力的北上行動。毛澤東稱贊,紅二十五軍“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
吳煥先這一聲吶喊至今聽起來仍振聾發(fā)聵。紅二十五軍勇當先鋒、胸懷全局的奉獻精神和偉大品格,深植于大別山區(qū)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的血脈之中。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12萬人,千里躍進大別山。
面對國民黨軍隊調動主力回援、圍困敵軍增至約20萬人的極端艱苦斗爭形勢,劉鄧大軍毫不退縮。
鄧小平這樣激勵部隊:我們在大別山背重些,其他部隊和地區(qū)就能大量殲滅敵人和深入開展工作,這對全局極為有利,我們再削弱再吃苦也要堅持住。
鮮血染紅了大別山的溝溝嶺嶺,染紅了中原大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戰(zhàn)略展開如同一枚釘子楔入國民黨的戰(zhàn)略縱深,實現(xiàn)了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
在關鍵時刻沖鋒在前,在組織需要的時刻甘于犧牲、顧全大局,是大別山精神的鮮明體現(xiàn)。
團結一心,樸誠為民守本色
在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有一面青磚墻。墻上謄抄著《中國(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
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法。1932年初,土地法傳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當?shù)靥K維埃主席請秘書將全文謄抄在墻上,進行廣泛宣傳。
這面墻,承載著無數(shù)農民成為土地主人的期盼,見證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從紅軍公田碑到《糧草通知》,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黨和軍隊始終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人民群眾結成魚水一般的情誼,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得民心者得天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鄂豫皖蘇區(qū)能夠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zhàn)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扎下根,淮海戰(zhàn)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90多年前,紅色歌謠《八月桂花遍地開》描繪了鄉(xiāng)親們慶祝蘇維埃政權誕生的熱鬧場景,表達了他們翻身做主人的喜悅之情,也昭示了大別山的未來。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大別山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一代代大別山人艱苦奮斗、團結一心,為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不懈努力。
2018年8月,鄂豫皖蘇區(qū)首府所在地河南省新縣、黃麻起義策源地之一湖北省紅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4月,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正式甩掉“窮帽”。
紅旗不倒,火種綿延。大別山精神將繼續(xù)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yè)奮力推向前進。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