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音樂到身邊“桑植民歌”進京展演
摘要: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桑植民歌的傳承人,尚生武2010年被認定為省級傳承人。 尚生武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相關部門從老藝人那里用文字記錄整理近萬首山歌,其中有500多首優(yōu)秀歌曲陸續(xù)收錄到專輯里?!翱h里面很重視桑植民歌的傳承,要求中小學必須教山歌民歌?!?/p>
除了聚焦古典音樂,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還將原汁原味的“非遺”音樂帶到了大眾身邊。10月10日傍晚,由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策劃的“非樂時光 遺韻國潮——湖南省張家界市原生態(tài)音樂展演” 在頤堤港購物中心冬季花園上演。
超過2000年歷史、表現勞動場景的“桑植民歌”,富于土家族特色、喜慶熱鬧的“打溜子”,被認定為中國首支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歌曲的《幺姑嫁》,還有唱腔自成體系、劇情引人入勝的“張家界陽戲”片段參加了展演。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桑植民歌的傳承人,尚生武2010年被認定為省級傳承人。20世紀80年代開始,尚生武以桑植縣城為陣地,廣收學徒,不斷地將桑植民歌傳授給徒弟,“我生長在高山上,晚上的時候靠著火塘,有人講故事,故事聽累了,就讓我上去唱唱歌。所以我從七八歲就開始唱歌。”
桑植民歌是千百年來靠祖祖輩輩口傳心授才保留下來的。作為桑植民歌的傳承人,尚生武介紹,“我都是免費收徒,只要你愛唱山歌,我就教你。”令他開心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認識到桑植民歌的價值,并邀請他們演出,“重慶的天坑、張家界的景區(qū)里我都唱過山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這門藝術。”
尚生武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相關部門從老藝人那里用文字記錄整理近萬首山歌,其中有500多首優(yōu)秀歌曲陸續(xù)收錄到專輯里。“縣里面很重視桑植民歌的傳承,要求中小學必須教山歌民歌。”據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副局長李慈忠介紹,此次進京演出的隊伍有51個人,其中包括40多位演員和部分傳承人,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只有16歲。文/記者 田婉婷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